花園夜市(官方英語名稱:Tainan Flower Night Market),為臺灣臺南市北區的流動型夜市,每週四、六、日營業。花園夜市歷史並不如其他臺灣夜市有悠久歷史,但在短時間內發展成今日近400個攤位的巨大規模。

沿革
1983年9月,臺南市中心的民族路夜市遭市府以環境因素為由禁止設攤營業後,促成臺南市郊區流動型夜市的發展。花園夜市也是在這波風潮下出現。
郊區流動夜市最早有1984年開市的武聖夜市及1986年的小北成功夜市,特色是在市郊覓地,以每週2至3日的方式舉辦定期市集。由於郊區大型夜市是相當成功的商業模式,其經營理念與開市地點,成為許多追隨者開設夜市的指標之一。尤其是當時上述地點座落的北區鄭子寮地區,在當時仍有許多大型空地,有利於發展夜市。

 

首代
花園夜市始於1999年,最初坐落於北區育德路與文成二街旁空地,招牌上的全名為鄭子寮花園夜市,係業主向地主(王進福、王進成兄弟)承租鄭子寮重劃區內土地,於每週四、六、日經營夜市,並發展頗具規模,與鄰近之小北成功夜市(西門路四段與和緯路口,每週二、五)相映。在當地原有的東帝士百貨停業後,承接原有商圈之人潮。

第二代
2003年因租約到期,花園夜市一度歇業。此段時間王姓地主對於經營夜市產生興趣,於附近自家土地(萬客隆西門店舊址)開辦「大統一夜市」,時間仍為四、六、日不變,既有攤販亦響應之。唯2005年原業主重出江湖,承租海安路與和緯路口公19公園預定地,以花園夜市之名重新開幕。挾著面積充足以及提供免費停車位,不但造成大統一夜市攤販集體回流新花園夜市,更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為臺南市最大的夜市,與時間大致錯開的大東夜市(每週一、二、五)、武聖夜市(每週三、六)並稱臺南三大夜市,多數攤販會以週為單位,固定在這幾個夜市中流動,為一大特色。
自2007年底起,花園夜市屢次在主流媒體曝光後後始具有全國知名度,在多次網路票選中擊敗歷史悠久的臺北士林夜市、臺中逢甲夜市、高雄六合夜市等,享有相當之名聲。2010年,交通部觀光局舉辦「2010年特色夜市選拔」,花園夜市在網友票選的「特色夜市票選」六個評定項目中,票選結果各項目皆為第四名。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 花園夜市條目